街道工委活动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>街道工委活动 >> 正文

聚代表之力,破治理之困!这个街道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 破解物业治理难题

发布时间:2025/04/17 09:32:38

在虹口区曲阳路街道,斑驳的墙皮、吱呀作响的电梯、“春风吹又生”的楼道杂物,无声诉说着50多个超30年房龄老小区的沧桑——这里的居民常年与设施老化、物业费收缴拉锯战、服务缩水等问题缠斗。面对老旧小区亟待焕新的现实课题,人大街道工委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金钥匙,结合区人大常委会12345市民热线专项监督工作,让人大代表化身治理主力军,深度嵌入评议监督、红黑榜单、项目攻坚、协商议事等治理链条,硬核破解物业质价率失衡困局。

三年来,这场治理革命成效显著:24个老旧小区92.66万平方米实现物业服务"质价率三提升,物业费收缴率从"艰难爬坡"的82%跃升至95%高位;曾经此起彼伏的投诉声浪逐渐平息,12345热线每万平方米投诉量锐减三成,斑驳的老社区正褪去锈迹,绽放逆生长的新颜。


代表参与评议,述评改闭环破冰

微信图片_20250417094829

良好的物业管理离不开沟通,如何制度化、规范化搭建物业与居民沟通交流的平台?在人大代表的建议和参与下,曲阳路街道制定《居区评议物业作导则》,明确服务标准、整改时限、成效公示三大核心指标推动物业单位每季度2向居民区党组织、居委会、业委会人大代表等开展物业述职+测评”人大街道工委组织代表全程参与物业季度"双述双评"机制,联合居民区党组织、业委会代表现场听取物业述职,针对电梯维修、绿化养护等高频问题犀利发问,督促物业当场承诺整改方案,并纳入问题清单跟踪督办。例如,人大代表在评议中发现某小区消防设施隐患,推动物业一周内完成设备更新。评议开展以来,人大代表累计提出整改建议37条,物业投诉量同比下降20%。


榜单联动监督,"红黄绿"倒逼提质

微信图片_20250417092551

随着评议制度逐步铺开,如何形成长期效应成为代表们思考的课题。在人大代表建议下,曲阳路街道根据评议结果,结合线上扫码评价、线下走访调研,每季度形成“蓝、绿、黄、红”物业管理四色榜单,既是破除信息差、凝聚各方共识的有力载体,也作为“物业达标奖励”发放的重要依据。榜单通过公众号推送+新民晚报社区报双渠道发布,人大街道工委同步组织开展榜单解读进社区活动,组织居民座谈4场,收集优化建议23条。一年来,曲阳辖区物业单位经过“优胜劣汰”,由31家减少为26家。“过去物业拖沓,现在代表盯着改,楼道灯三天就修好了!”居民李阿姨感慨道。


代表领衔项目,"微更新"撬动民生

微信图片_20250417092554

微信图片_20250417093803

微信图片_20250417092556

微信图片_20250417092559

“软件”焕新,“硬件”也要跟上。人大代表结合联系社区等活动,提出通过民生实事项目形式,解决老旧小区环境、设施老化等突出问题的建议,很快得到街道的响应。项目实施过程中,人大街道工委发动人大代表主动认领“美丽家园”民生项目,组建"1名代表+N名选民"监督小组,积极参与项目立项、施工与验收。有代表依托法律专业优势,参与修订《社区微更新资金使用规范》,确保70%物业奖励资金精准投入停车位改造、适老化设施建设等工程;有代表发动企业资源,为小区引入智能垃圾分类设备……在代表们的参与下,共推动49个小区完成改造,相关投诉量下降46%,居民获得感、满意度显著提高。


议事平台赋能,"质价率"破解僵局

微信图片_20250417092548

人大街道工委积极参与搭建居民区党组织、人大代表和选民群众等各方议事平台,推动物业治理与居民意愿相向而行,着力打破长期困扰售后房小区的核心问题——物业服务的“质”、收费标准的“价”、物业费收缴的“率”三者之间的僵局。通过“各方参与、先质后价、以价促质、质再提率”的工作举措,从居民群众感受度高的保洁、保绿优先整改,提升“四保”整体服务质量,建立收费项目常态公示和议价联席等机制,邀请居民现场“找碴”,对通过质价率提升的小区定期评议打分,确保小区物业服务进入良性循环。例如,针对物业费收缴难题,有代表提出“服务质量承诺制”,要求物业提前公示年度服务计划,居民按季度评分缴费,试点小区收缴率三个月内从78%跃升至94%。现在,物业与居民关系日益融洽,居民区党组织、人大代表等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升,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扎实落地。

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破题,曲阳组区人大代表深度融入物业治理毛细血管,以专业监督促服务升级,以多元协商聚治理合力,以民生项目暖百姓心坎,真正践行了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”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核,为超大城市老旧社区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板。


(人大曲阳路街道工委)


版权所有:上海市虹口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

Powered By JiYun JYCMS 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1270号  沪ICP备2021013349号-1